按摩时应该注意以下身体部位,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,这些部位的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: 1. 膻中穴
- 位置:位于胸部正中线与两个乳头的交汇点,平第四肋间隙。
- 作用:经常按摩膻中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、疏通气血等作用,也能够辅助治疗胸闷、气短等症状。
2. 内关穴
- 位置:位于手掌内侧,两个肌腱之间,腕横纹上两寸的位置。
- 作用:按摩该穴位可以宽胸理气,是辅助治疗心胸胃病变较好的穴位,而且按摩该穴位还可以帮助调节心率、宁心安神。
3. 曲泽穴
- 位置:当肘微屈时,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的内侧缘。
- 作用: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除烦安神、清心泻火。当出现心烦胸闷或患有冠心病时,可按摩该穴位帮助调节。
4. 天泉穴
- 位置:位于手臂内侧,腋前纹下两寸左右。
- 作用:若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,经常出现气短、胸闷等症状,可适当按摩该部位,有助于帮助缓解相关症状。
5. 大陵穴
- 位置:在腕横纹中间,两个肌腱之间。
- 作用:适当按摩有利于维持心脏功能状态。
6. 郄门穴
- 位置:此穴位于腕横纹上5寸左右。
- 作用:若存在心肌炎、风湿性心脏病等,按摩该穴位可帮助缓解相关症状。
7. 耳中穴
- 位置:耳轮脚正中的位置,找到最敏感的痛点。
- 作用: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,按揉耳中穴可以起到缓解作用。
8. 少府穴
- 位置:位于手掌,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。正常握拳时,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。
- 作用: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、遗尿、小便不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。此外,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、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9. 承山穴
- 位置:当我们踮起脚尖时,小腿肌肉会略微隆起,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。
- 作用:经常拍打、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,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,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。
10. 至阳穴
- 位置: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部位,左右各有一个。
- 作用:通过对此穴位按压能让心血更加畅通,适合心烦意乱、健忘、易受惊的人。
11. 神门穴
- 位置:把手伸开,手掌心向上,小指和无名指侧是神门穴。
- 作用:通过一紧一松,按压20次。对此穴位按压能心静宁神,辅助治疗心脏病同时也能调节内脏器官。当心脏不适或心悸时,对此穴位按压能缓解疼痛感。
12. 心俞穴
- 位置:位于后背部,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,一般可以起到行气止痛的作用。
- 作用:可以缓解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悸、胸闷、胸痛等情况。
注意事项
- 保持心态平和:在进行按摩时,自身要保持心态平和,大怒、大喜等情绪都不适合按摩。
- 采取坐卧姿势:建议按摩时采取坐卧姿势,有利于操作,也比较舒适。
- 按摩时间:每次按摩时间以20-30分钟为宜,时间太长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。
- 专业操作:需由专业理疗师使用专业手法进行按摩,不要自行盲目操作。
- 辅助治疗:按摩穴位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,如果心脏问题严重,需及时就诊,由专业医生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治疗。
-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有效利用按摩来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症状,提升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|